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上车,天玑系统让小鹏实现“AI智驾”

中捷之车 2024-05-23 55734人围观

AI技术的引入,让智能汽车进一步蜕变成了“AI智能汽车”。小鹏汽车此次发布的诸多量产新技术,让智驾系统、智能座舱的功能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小鹏汽车正在构建更完善的全链路AI技术体系,让后续新车型的落地有了更多技术自信。

5月20日,小鹏汽车在“520 AI DAY”发布会上宣布,从5月20日20:00起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并覆盖小鹏旗下所有在售车型,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也完成了上车。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从新能源时代到智能化时代的蜕变,而AI技术正是这场科技变革浪潮的引领者。AI技术将颠覆智能汽车原有的进化迭代速度与迭代方式,通过学习人类的智慧,模仿人类的思考决策逻辑,取代传统的人工手写算法规则迭代,以端到端数据驱动算法迭代的方式,进入智能汽车加速进化的AI时代。”

究竟什么是端到端?优势体现在哪里?

所谓端到端,就是不需要经过预处理和特征提取,直接输入原始数据得到最终结果。其优势在于通过缩减预处理和后续处理,尽可能使模型从原始输入到最终输出,给模型更多可以根据数据自动调节的空间,从而增加了模型的整体契合度。

小鹏官方表示,通过数据投喂和训练无限度规则的AI大模型,提高了对复杂场景的理解、感知和数据决策能力。

据介绍,目前小鹏已经拥有感知、定位、规划、决策的核心算法研发能力,同时具备车端、云端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可以实现基于实际数据的算法快速迭代,并通过OTA不断给用户提供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

这个被小鹏称为“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包括三个部分:神经网络XNet、规控大模型XPlanner、大语言模型XBrain。

其中,神经网络XNet实现了“三网合一”,包括了动态XNet、静态XNet和纯视觉2K占用网络。

官方表示,神经网络XNet能够让自动驾驶系统如同裸眼3D。

尤其是2K纯视觉占用网络,用超过200万个网格重构了世界。它对现实世界中的可通行空间进行了3D高真实度还原,可清晰识别静态障碍物的每一个细节,感知范围提升了2倍,面积可达1.8个足球场大小,能精准识别超过50个目标物。

这与极越01(图片|配置|询价)采用的OCC占用网络是相同的技术路线,但极越01采用的是纯视觉感知方案,用OCC来识别些没有打标和训练过的障碍物,例如:临时障碍物、施工区域、路边伸出的树枝、前方货车上掉下来的货物等。

而小鹏旗下的绝大多数车型都是搭载了双激光雷达的,在此基础上再加入纯视觉占用网络技术,无疑将在感知能力上有更大的提升。

小鹏官方将基于神经网络的规划大模型XPlanner比喻成人类的小脑,通过海量数据时刻训练,其驾驶策略正不断向拟人进化。

数据显示,规划大模型XPlanner已经拥有“老司机般的脚法”,行车时前后顿挫可减少50%、违停卡死可减少40%、安全接管可减少60%。

大语言模型XBrain架构的引入,则令自动驾驶系统拥有了人类大脑般的理解学习能力,处理复杂甚至未知场景的泛化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对真实物理世界的宏观逻辑的推理能力也更强。

据悉,有了大语言模型XBrain,自动驾驶系统就能够认识待转区、潮汐车道、特殊车道和路牌文字,甚至还能懂得各种令行禁止、快慢缓急的行为指令,决策方式更加接近人类驾驶。

按照何小鹏公布的信息,这套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已经经过了折算10亿+里程的视频训练、超过646万累计公里数的实车测试、超过2.16亿累计公里数的仿真测试,已经能够做到“2天迭代一次”。

在未来18个月内,这套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的智驾能力甚至能够提升30倍。

而在2024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智驾系统即可实现“全国都能开,每条路都能开”,2025年实现城区智驾比肩高速智驾体验。

此外,何小鹏还在发布会上提及:“2025年,小鹏汽车将在中国实现类L4级智驾体验”,并且小鹏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对XNGP端到端的能力进行测试,智驾技术开始走向全球。

何小鹏还表示,2024年将投入35亿元用于智能研发,并新招募4000名专业人才,今后每年还将投入超过7亿元用于算力训练。

在谈到AI天玑系统时,小鹏汽车智能体验负责人于桐表示,AI天玑系统的平均帧率、首帧跟手性、触摸响应速度均提升30%以上,应用启动速度提升50%。在用户公测中,AI天玑系统的满意度高达97%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还推出了“全域大语言模型”,车载助理AI小P的交互能力也大幅提升。

至此,AI小P具备了更高级别的理解能力和需求推理能力。例如:小P约定仅凭一句话即可完成座舱设置,一句“当我驶过此地,请提醒我注意速度”或“我将小憩片刻,20分钟后唤醒我”,AI小P就能精准识别用户需求并开启相关功能。

在个性化功能方面,此次小鹏推出的“AI代驾”成为了业内首个量产的“点到点超长记忆领航智驾”。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AI代驾仅需一次学习,系统便可生成定制化的驾驶路线,从而提供覆盖全程的智能辅助驾驶。单个用户最多可存储10条记忆路线,每条路线最长100km。

据悉,AI代驾已经可以实现“通勤路线0接管0降级”。

针对窄小车位等泊车难题,小鹏还推出了全球首个量产免遥控离车泊入&迎宾出库功能——AI泊车,实现了全自动离车泊入和多场景极速泊车。

据介绍,该功能的可泊入车位提升了3倍,泊车速度提升了50%,侧方位、断头位等复杂刁钻车位也可一把到位。配合手机APP的使用,还可随时暂停和继续完成车辆泊入。

在发布会的尾声,何小鹏官宣了MONA系列的首款A级纯电轿车将于今年6月亮相的消息。

而在刚刚结束的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还公布了更多信息。他表示,MONA系列的首款车型是一款在二十万内拥有最高颜值、高智能、同时成本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产品,将在三季度正式上市并规模化交付。在明后年,小鹏汽车还将在A级车的平台上推出多款产品,并将小鹏的XNGP打入这个价位段,在这个销量最大的价位段普及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

在今年四季度,小鹏还将交付一款全新的B级纯电轿车。这款新车是基于最新技术、规模降本的首发车型,如果再加上MONA车型贡献的增量,官方预计今年四季度的月交付量有望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根据官方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小鹏汽车总营收65.5亿元,同比增长62.3%;毛利率达12.9%,同比提升11.2个百分点,环比提升6.7个百分点,环比实现翻倍;总交付量为21821辆,同比增长19.7%

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截止一季度末,小鹏汽车的在手现金达到414亿元,大幅改善的毛利率和充裕的资金令其可以更加关注决胜长远的战略选择。

对于刚刚过半的2024年第二季度,何小鹏也公布了目标:预期总交付数量约为29,000至32,000辆,同比上升25.0%-37.9%,环比上升32.9%-46.6%;收入预计约为75-83亿元,同比上升48.1%-63.9%。

何小鹏表示,很期待今年下半年能够看到更多变革的成果落地,特别是从10月份开始,小鹏将会进入到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无论是销量、利润率、现金流还是AI智能驾驶,都有望取得巨大的突破。

这里提到的“10月份”这个时间节点,与“今年四季度交付全新B级纯电轿车”是相吻合的,届时MONA系列的首款新车也已经开始交付,可见小鹏正在酝酿一个新产品、新技术集中落地的小高潮。

不容错过